制冷剂使用现状
目前制冷空调行业中使用的制冷剂多为CFC(氯氟烃的统称)和HCFC(含氢氯氟烃)。这些物质由于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并产生温室效应,因此其替代研究已成为热点课题。本文在回顾制冷剂发展的历史中,发现制冷剂的替代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提高系统的能效比,另一条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作者认为,在当前的制冷剂替代研究中,应首先考虑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制冷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30年到1930年,主要采用NH3、CO2、H2O等作为制冷剂,它们有的有毒,有的可燃,有的效率低,用了约100年的时间。第二阶段,从1930年到1990年,主要采用CFCs和HCFCs制冷剂,使用了约60年。第三阶段,从1990年至今,进入了以HFCs(含氟烃)为主的时期。
由于行业发展的惯性,目前使用较多的制冷剂是CFCs和HCFCs,其次是HFCs。(对于CFCs发达国家已于199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和使用,但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在使用。
CFCs的禁用是因为CFCs会在大气中分裂并释放出破坏臭氧层的氯原子[2]。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资料,如果平流层的臭氧总量减少1%,预计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将增加2%。有害紫外线的增加,会产生以下一些危害:· 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破坏生态系统。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使农作物减产。紫外线辐射也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物种的突变。· 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又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因此保护臭氧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紧迫任务。
而HCFCs与CFCs同样能够破坏臭氧,两者只不过是所含的氯原子多少不同而已。同时CFCs、HCFCs和新一代HFCs制冷剂都被认为是温室气体[5],它们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吸收红外能量的能力和它们在大气中延续的时间,可用GWP(全球变暖潜值)来度量它们对全球变暖作用的大小,其大小是相对于CO2的温室效应而言的,规定CO2的GWP值为1。物质对于臭氧层破坏能力的大小是以ODP(大气臭氧层损耗潜能值)来衡量的,以CFC11为基准,规定CFC11的ODP值为1。部分制冷剂的ODP和GWP值见表1。
由于温室效应将引起气候变化,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人类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弱的,需要采取行动防范。按现在的一些发展趋势,科学家预测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
· 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沿海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入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并影响沿海养殖业。
·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
· 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
· 影响人类健康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
正因为现行的制冷剂对环境的巨大的破坏作用,促使着人们积极的寻求能够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替代制冷剂。
- 相关文章:
氨制冷系统中管道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2015-3-12 22:54:45)
氨制冷系统和氟利昂冷库哪个更有优势 (2015-3-11 12:42:53)
氨制冷系统改氟制冷系统科学吗 (2015-3-11 12:36:38)
蒸发温度的变化与制冷量、功耗的关系 (2014-2-21 20:51:39)
制冷系统运行参数的调整 (2014-2-20 21:4:48)
制冷系统运行参数的分析 (2014-2-20 20:36:39)
制冷设备的放油操作步骤 (2014-2-19 19:30:50)
制冷系统运行时的巡视检查 (2014-2-3 12:18:46)
冷却塔的运行操作 (2014-2-2 12:52:6)
氨泵的运行操作 (2014-2-2 9:24:12)
如何确定制冷系统启动方案 (2014-1-24 12:39:44)
制冷系统负荷试运转的介绍 (2014-1-22 9:41:13)
- 留言列表: